滾動信息
- 第五屆自然嘉年華(石家莊站)正式報名通道開啟了
- 燕趙文壇歌正氣,群賢緣聚頌太行 ——彬然《太行頌》研討會于國慶節(jié)前在石家莊召開
- 群賢畢至 緣聚碧水灣 巔峰論劍 探尋中國服務 ——第三屆中國酒店服務創(chuàng)新論壇在廣州碧水灣成功舉辦
- 解放大街明日開通試運行,高清俯瞰大圖來了!
- 因一個"意外", 成龍昨晚再上熱搜!
- “她”,處處烙刻著河北印記——專訪《在桃花盛開的地方》編劇田運章
- 河北制造、年代大劇《在桃花盛開的地方》即將登陸央視八套
- 蝎子溝雙龍?zhí)独擞眶~躍 三峰山小天池云卷鷹飛
- 太行山脈它最綠 康養(yǎng)指數它最高
- 永志千里踐初緣 贊美軍魂勵后賢——馬永祥館長在賦生堂講述《將軍的搖籃、保定軍校古與今》引起強烈反響
- 百姓快樂建舞臺 文化興村放異彩
- 守護折翼天使,大家在行動 關愛殘障兒童公益活動在新百廣場地鐵站啟動
- 月季公園 花開正艷
- 小黃車,已是城市文明的一道傷口 省會街頭急待清理
-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——衡水老白干首屆酒文化節(jié)盛大起航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5-18 17:08:36
人生在世,誰都會有艱難的時候。人生不易,得過且過太容易。但我想說的是,如果身處沙漠,更不要放棄尋找綠洲。樸素的執(zhí)著往往能解開人生困境,越是難走的時候,越要堅持往前多走幾步。
人生越是艱難處,越要往前多走幾步
表弟大鵬剛工作那段時間,總是吐槽自己的實習工作太沒意思。每天都是處理一堆亂七八糟的小事和雜事,工資不高、加班不少,這讓他感覺看不到未來。
我安慰他說,與其浪費時間抱怨,不如好好總結一下自己的工作如何能更有效率,好好想想你在現在的工作中能夠得到什么樣的經驗。又或者,你考慮考慮這份工作是否真的適合自己。一味地吐槽,于自身成長而言并無益處。只有邁開腳步往前多走幾步,你才會發(fā)現,那些你以為過不去的難關都會過去。在那之后,表弟不再那么糾結了,而是認真努力地完成所有交予他的工作。半年后,他順利轉正,因為成績突出,他申請轉崗,去了自己喜歡的部門。
很多時候,出現不順心的事情時,我們容易困在不好的情緒里,帶著不爽的心情工作,自然什么都做不好。其實真的靜下心來面對,很多事情也沒那么難了。如果碰到一點挫折就陷入負面情緒中止步不前,那才是得不償失。遇到困難,千萬別停滯不前,要勇敢邁出腳步,一步不行,就多走幾步。人生就如開花結果,努力生長,豐盈自我,就不會白忙一場。
我在鄉(xiāng)下支教時曾經遇到一位大姐。大姐姓張,早些年她丈夫外出打工后便杳無音訊,家里上有婆婆,下有兩個小娃,一家老小全指著她賺錢養(yǎng)家。于是,她去了縣里的一家服裝廠打工。但因為一次意外,她的右手被卷入裁斷機,失去了3根手指。很多人都為她的遭遇難過,張大姐自己卻是那個最快接受現實的人。打不了工,她就回了老家,開始每天去集上賣山貨。后來,村里的大學生村官教她做直播賣貨,她認真研究其他主播的直播技巧,學習銷售方法,還苦練普通話。張大姐說,自己有時候也會難過,但人這一生只能抬頭看、往前走,沒有過不去的坎,不能因為難走就不走了啊,路照走、活照干、日子照過。
大姐的話雖然樸實,卻讓我動容:對啊,人生艱難處,為什么不多走幾步試試呢?世上本沒有那么多圓滿,各種艱難曲折的考驗都真實存在著,這就是人生。俗話說,車到山前必有路。前提是,你要走到山前,才能發(fā)現路。如果遠眺山峰就被嚇住而退縮,那么一輩子都不可能登頂。
梓風是個寶媽,去年參加了考研。走出校園已7年的她,重拾書本考研,這一路的艱辛不言而喻。她說那段時間,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看書刷題,枯燥又重復、孤獨且煎熬。每當學習遇上瓶頸,尤其是專業(yè)術語背了又忘,那種挫敗感更是鋪天蓋地而來??蔁o論上一刻是多么焦慮,冷水洗把臉后,她又開始投入到學習中。最終,頂著質疑與壓力,她成功上岸,收到了目標院校的錄取通知書。在經歷中成長,在困境中前行,人生自會漸入佳境,最終收獲更好的自己。來源公眾號人民日報
工作就是修行
有一位地方官常去聽王陽明的心學講座,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。月余后,他卻深表起遺憾來:“身為官員,好多政事纏繞,不能抽出太多時間來修行啊。”王陽明接口道:“我什么時候讓你放棄工作來修行?工作即修行?。?rdquo;王陽明斬釘截鐵地回道,“心學不是懸空的,只有把它和實踐相結合,才是它最好的歸宿。例如,當你判案時,要有一顆無善無惡的心,不能因為對方的無禮而惱怒,不能因為對方言語婉轉而高興,不能因為厭惡對方的請托而存心整治他,不能因為同情對方的哀求而屈意寬容他,不能因為自己的事務煩冗而隨意草率結案。如果拋開事物去修行,反而處處落空,得不到心學的真諦。”該官員恍然大悟,心靈滿載而歸。來源公眾號頂尖CEO思維
走出糾結
不少人問過我同樣的問題:“學書法哪本帖最好?”這的確是個很糾結的問題,適合自己的,就是最好的,選對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初學書法有一點可以肯定,先學楷書是主流方法。這一點先賢多有告誡——曹勛《論書》云:“學書之法,先須楷法嚴正。”趙構《翰墨志》云:“士于書法,必先學正書,以八法皆備,若楷法既到,則肆筆行草,自然二法臻極。”蔡襄《佩文齋書畫譜》云:“古之善書者,必先楷法,漸而至于行。”蘇軾《書論》云:“自古未有不善正書而工于草者。”可見寫好楷書的重要意義?,F今很多人行草虛浮飄搖,失之堅實沉著,我以為皆因急于求成,未打好楷書基礎的緣故。
《九成宮醴泉銘》,初唐歐陽詢作,其字端莊挺拔、嚴謹刻厲,因其精嚴,難度很大?!蹲詴嫔怼?,中唐顏真卿作,在歐字的基礎上,化直為弧,化方為圓,化內擫為外拓,雄健渾博、雍容寬綽,結字相對歐字率意,易于上手。蘇東坡曾贊:“詩至于杜子美,書至于顏魯公。”《玄秘塔碑》,晚唐柳公權作,融入了歐顏的部分特點,精煉遒勁、骨力洞達。柳公權為官清廉,為人正直、書品相融,故后學者較多?!赌懓捅罚w孟頫作,以流便、端秀、溫婉的書風著稱,因其用筆自然,故易于臨習,也便于過渡到行草?!犊鬃訌R堂碑》,初唐虞世南作,俊朗圓腴、端雅靜穆、外柔內剛,一派平和中正氣象。《雁塔圣教序》,初唐褚遂良作,筆畫清朗、姿韻雅逸、疏瘦勁健?!饵S庭經》,東晉王羲之作,雍容和穆、骨豐肉潤、古樸高邁、備盡楷則。
選定一家,也不能從一而終,廣收博采,方不至于落入“死帖板碑”。來源公眾號夜光杯
愛的回響
有這樣一個故事?;疖嚿?,一個醉漢沖撞了乘客。一旁的小女孩問媽媽:“他是壞人嗎?”媽媽回答說:“不,他只是不開心。”有句話說得好:“你永遠不可能真的了解一個人,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,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。
生活中,我們難免會遇到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,有人錙銖必較,有人寬宏大度,不同的處理方式,反映出了不同的素養(yǎng)。想起發(fā)生在朋友身上的一件事。去年冬天,懶得出門的她在手機上買了些菜,結果送菜的外賣小哥因為路滑摔了一跤,不小心把買的雞蛋打碎了。外賣小哥帶著哭腔說:“我賠給你,求求你別給差評。”她從外賣小哥手里接過袋子說:“沒事,我自己處理就行,你不用賠。”等到她已經進了小區(qū),回頭時發(fā)現,外賣小哥依然站在原地,很愧疚地看著她。朋友又朝外賣小哥喊了一句:“沒事,你快去送下一單。”外賣小哥深深地給她鞠了一躬,說:“對不起。”回到家,打開袋子,朋友發(fā)現所有雞蛋都碎了。她拿起手機,給外賣小哥發(fā)了條短信說:“沒事,只碎了一個。雪天路滑,您注意安全。”
為什么要發(fā)這條短信呢?朋友說:“因為我知道,雞蛋都碎成這樣了,他一定也摔得不輕。”如果不是為了生活所迫,誰愿意冒著大雪,冰天雪地地出來工作。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,有的不過是學會換位思考的寬容。懂得換位思考,理解人的難處,體諒人的苦處,忘記人的錯處。
前兩天,刷到一條視頻,感動許久。一位醫(yī)生忙碌了一上午以后,終于有空吃午飯。剛打開飯盒扒拉了兩口,助理就推門進來說,有外地患者來看病,著急趕車回家,問他能不能幫忙先看一下。醫(yī)生聽完,立馬蓋上飯盒,讓助理趕緊帶著患者進來。事后醫(yī)生說,患者求醫(yī)路上本來就不容易,再加上是從外地過來的,無論是心理還是生活,負擔一定很重,自己能做的就是盡力幫助他們,減輕一點負擔。
生命是一種回響,理解別人,就是善待自己。懂得換位思考的人,都有根植于內心的善良,也會為自己積攢好的運氣。來源公眾號洞見
接受
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接受自己是一個大人這樣的事實的?這些年,我愈發(fā)接受自己是一個平凡人的事實,明白了自己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能過上想要的生活。小時候,總以為世界是圍著我們轉的,因為有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愛;小時候,總覺得自己很厲害,因為不用多么努力就能考滿分;小時候,我們天真又快活,在生日蠟燭點亮的時候,許著要征服世界的愿望。但越是長大越發(fā)現,原來,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。我接受了自己作為普通人的身份,并且以普通人的身份一點點努力著。因為我知道,真正厲害的人,是認清生活真相依舊熱愛生活的人;真正值得尊敬的人,是選擇了自己的路就風雨兼程的人。愿我們都能接受生活最真實的樣子,在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后,仍能堅定地邁向自己的向往生活。來源公眾號書報文摘
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
在我們身邊,總能遇到那種雖“身處崖壁”,生命卻像山花般頑強綻放的人。記得有次,天剛拂曉,我趕往汽車站,經過一個賣燒餅的攤位,攤主是一對年輕夫妻,丈夫在鐵皮爐膛里忙碌地貼餅翻取,妻子則手底如飛地揉面搟皮,她身后用背帶背著熟睡的孩子。我隨口問了句:“你們早上幾點起來的???”她輕輕一笑道:“我們凌晨兩點多就起來了,孩子太小,把他一個人丟在出租屋里不放心,我們都年輕,吃點苦只要生活有著落,心里就踏實。”
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另一位蹬三輪賣水果的蘇北女子,她老公在工地上打工,一雙兒女還在讀書,幾年前,她就查出患了白血病,她苦撐著每天在菜場邊賣水果,維持像“殘風中的燭火”般微弱卻頑強的生命。她說,能多看著兒女長大一天都是幸福的。
小肖是位來自皖北農村的打工者,他的父母都是忠厚老實的鄉(xiāng)下人,他明白未來只有靠自己去打拼,于是這些年吃下“苦中苦”,一年365天,休息日最多有4天,白班晚班輪換著在流水線上努力工作,為自己在家鄉(xiāng)貸款買了一套房子,還買了一輛車,下班后捎帶著在打車平臺上載客拉人。
一次在濕地公園,看到幾位年近古稀的老阿姨還蹲在林間花叢,拔草撿枯枝敗葉,身上的紅馬甲上印著醒目的“某某綠化”,她們以前都是農民,一輩子勞作慣了,最是無法享受那種“四體不勤,心閑身懶”的日子,在林中干活,老姐妹談笑間活動了筋骨,又賺錢補貼了家用,她們樂在其中。
想起近日爆紅網絡已96歲高齡還在夜市賣煎餅的老奶奶,有人問她每天看到那么多夜間打工者,覺得他們難嗎?奶奶一臉認真地說:“走正道掙的錢,再難也容易;走邪道掙的錢,再容易也難。”來源公眾號北京日報
點擊“國+社區(qū)網”查看更多精彩內容